资讯导读:保健品作为礼品大户,每逢遇到什么节日就会在市场上火起来。保健品主要是送礼用还是自用呢?有统计资料显示,我国保健品作为礼品销售的销售额占保健品销售总额的40%,而且短时间内这个比例有增无减。
“礼品牌”使节日保健品市场火爆
在中国,每逢佳节,保健品销售额都会有20%的增长,尤其那些养生保健品,销售量能比平时翻几番,占整个保健品行业销售额的40%?50%。
说起礼品消费,更多的是人情来往中的情感需求,它承载的是一种文化。在物质属性之外,更多的是强调品牌、知名度带来的心理安慰和趋同认知。礼品市场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。
众所周知,目前保健品在国内还不是必需消费品,而是一种弹性消费品,国内市场容量每年有200亿元人民币左右。一个非礼品的商品,如果成功地包装成礼品,它的市场容量就大多了。同时,礼品消费中的相当一大部分是集团消费,很多保健品生产企业都看中了这一市场。
保健品淡季不淡要靠“功效牌”
企业进行礼品营销有很多好处,但也有“软肋”--送礼高峰季节一旦过去,销售额立刻下滑。企业该怎么办?
企业在培养产品市场时,首先应该明确是主打“功效牌”,还是“礼品牌”。在我国,节日,尤其是春节,是保健品销售的最佳时期。各企业争相推出礼品概念,包装精美华贵、设计大方、喜庆色彩浓烈的保健品特别受消费者青睐,同时配合电视、报纸等多种媒体强化灌输礼品信息,使保健品市场非常火暴。此时,保健品似乎只是礼品,消费者对其功效的诉求明显变弱。调查表明,春节期间保健品作为礼品的销售额占到保健品销售总额的70%。
春节过后,保健品销售步入淡季,三至六月份是全年市场最淡的季节。在此期间,保健品功效市场与礼品市场的销售额比例约为7∶3。可见,强调产品功效是使产品销售淡季不淡的根本方法。功效是保健品在市场上立足并扩展的基础,是产品的灵魂,没有功效支持,礼品概念只是空中楼阁,无法提升消费者的回头购买率和良好口碑。
目前国内的保健品行业发展不正常。在国外,自用保健品销售额占保健品销售总额的80%左右,而国内保健品只注重打“节日牌”,不是长久之计。国内的保健品行业要想青春永驻,应该回归到强调功效的自用保健品这条路上来。